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(记者张闻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近日,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高校保送录取运动员名单,今年全国共有956人通过审核,其中足球项目有56人获得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资格。这56人当中,既有于大宝、蒿俊闵这样的“成熟国脚”,也有像邓涵文、陈彬彬、朱辰杰、蒋圣龙、王子铭这样的年轻球员。入读高等院校提高综合素质,对于球员个体来说是件好事。
  说到球员素质,很多人可能又会想到同样发生在最近两天的另一则新闻:包括陶强龙在内的六位国青小将,在集训期间私自外出聚众饮酒,中国足协依规开出重磅罚单,取消六人入选各级别国家队的资格,并禁止六人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比赛六个月。从重罚到进修,中国职业球员的素质该如何提高?
  因为违规外出饮酒,陶强龙、何龙海等六名国青球员被取消入选各级别国家队的资格,并禁止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比赛六个月。这六名球员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同时,再次让中国青年球员素质差、不自律的“标签”被贴了一回。事实上,“违纪”与“国青”这两个关键词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联系在一起。
  在陶强龙等6人之前,2019年9月,武汉卓尔球员郭田雨因为比赛态度不端正,被禁赛半年;2018年,申花球员周俊辰因不服从管理及违规外出,被禁赛一年;继续向上追溯, “超白金一代”十几位球员出现在昆明当地酒吧,被媒体抓个正着。足球评论员袁野认为违规球员理应接受重罚,但培养球员的系统也应反思,为什么足球小将总是不自律?
  袁野说:“很多人认为这些球员已经19岁了,成年人了,难道不懂得自律吗?难道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吗?这与中国职业球员缺少规范、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很大关系。很多小球员在上了初中以后,基本上就不太接受文化课的教育,他们从小到大的教育管理方式,可能也没有很重视这些。对于年轻球员,不仅需要提高他们的技术、战术水平,提高场上业务能力,更主要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。” 
  职业球员从小生活在封闭集训的环境中,升入一线队后,球迷的追捧与高收入一夜扑来,其中的浮躁除了靠“堵”还需要“疏”。有评论认为,针对年轻运动员的思想特点和性格特征,球队应该制定专门的职业精神教育计划。封闭集训时,也应注意安排适度的放松,释放年轻球员的精力,缓解他们的压力。
  此外,长期的体教分离,也让职业球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开始就存在短板。能够边踢球边上学是比较理想的模式。近日,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高校保送录取运动员名单,这份名单当中,邓涵文、陈彬彬、朱辰杰、蒋圣龙、王子铭等足球运动员都被心仪的高校录取了。
  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竞赛主管、教师陈广认为职业球员入读高校如果能够真正体验校园文化,并把体育特长带入大学,这显然是双赢。陈广说:“我觉得这对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是一种挑战,可以带动高校普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对某些体育项目的热爱。我们也希望这些优秀的运动员能够进入高校,通过不断学习,对自己所从事的运动有一个促进和提高。除此之外,也希望这些优秀的运动员在学校通过不断学习,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,为将来的生活、人生做好相关的铺垫。”
  当然,体教结合并非始于高等教育阶段,让体育人接受教育,从义务教育学段开始,体育就应该回归教育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体育的育人功能不可忽视。“我们一直在呼吁体教结合,关键是‘育’,体育在教育中对孩子带来的正向影响是长久的,是需要去积累的,是持续性的,我们在不断地加深这种影响。”他说。
  体育本是培养团队意识、建立自律的重要手段。但当“育”的功能退化,只强调“体”的技能甚至灌输简单的二元胜负观时,它便不足以支撑一个少年完善的人格。只有贯穿“成长期”的教育,才能让青年职业球员自律,同时自立。